2024年12月30日,汉口学院航空与智能制造学院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2022级学生圆满完成了校内金工实训任务。此次实训在学院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次深度锤炼,更是在学院硬件设施全面升级后的首次实践检验。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本次金工实训是在学院新落成的现代化教学楼内进行的,这座教学楼集智能化、人性化于一体,为师生们营造了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实训所使用的全部设备均为最新购置,首次投入教学使用。从高精度的数控加工中心,到先进的特种加工设备,每一台仪器都代表着行业前沿水平,为学生们提供了与时代接轨的实操平台,让他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探索热情。
理论与实践结合,夯实专业基础
在本次实训中,学生们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机械制造领域的多项核心课程。钳工实训让学生们亲手操作各类工具,从锯削、锉削到钻孔、攻螺纹,每一个步骤都考验着他们的耐心与技巧,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手工工艺的精妙之处;数控加工实训则让学生们接触到了智能化的制造前沿,通过编程指令操控机床,精准地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体零件,培养了他们的数字化操控能力;特种加工技术的学习,如电火花加工等,拓宽了学生们对先进制造工艺的认知视野,让他们了解到如何突破传统加工的局限,实现复杂结构和高精度要求的加工任务。
在实训过程中,学院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每一个实训项目都配备了专业教师团队进行悉心指导,教师们不仅在实操技巧上给予学生们手把手的教导,还注重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例如在数控编程环节,教师会先详细讲解编程原理、代码规则等理论知识,再让学生们根据具体的零件加工要求进行编程实践,当学生遇到程序报错、加工精度偏差等问题时,教师会引导他们从理论层面分析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实操展风采,技能提升显成效
在实训车间内,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实践操作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与专业素养。在钳工区域,学生们紧握锉刀,有条不紊地对工件进行打磨,金属屑纷纷落下,不一会儿,原本粗糙的工件便逐渐变得光滑平整,他们的额头布满了汗珠,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专注与执着;数控加工区域,学生们熟练地在电脑上输入编程指令,操控着数控机床精准运行,随着刀具的高速旋转,一件件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零件逐渐成型,展现出了数字化制造的高效与魅力;特种加工区域,学生们围在设备旁,仔细观察着电火花加工的神奇过程,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当看到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制作出的精细微小结构时,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憧憬。
在团队协作方面,学生们同样表现出色。面对一些大型、复杂的实训项目,如机械装配任务,学生们自发组成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负责零件清点与图纸解读,有的进行零件组装,还有的对装配完成的机械结构进行调试优化。当遇到零件不匹配、装配顺序不合理等问题时,小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运用所学知识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了团队的智慧与力量,不仅高效地完成了任务,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为今后步入职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教师悉心指导,护航成长之路
在整个实训期间,一支专业素养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全程陪伴在学生们身边。他们不辞辛劳,穿梭于各个实训区域,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操作动态。当学生们在钳工操作中遇到锉削平面不平整、尺寸偏差等问题时,教师们会立即上前,亲自握住学生的手,示范正确的锉削姿势与力度掌控方法,耐心地讲解如何通过观察锉痕、使用量具测量来及时调整操作,确保加工精度;在数控加工环节,面对复杂的编程指令报错、刀具路径规划不合理等难题,教师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逐行检查程序代码,指出错误所在,并引导学生理解编程逻辑,帮助他们重新规划刀具路径,使零件加工顺利进行;对于特种加工技术中的一些抽象原理,教师们则运用通俗易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轻松掌握要点。
这些教师们不仅在技术上给予学生们有力的支持,还注重培养学生们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他们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实训车间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设备的规范操作到车间的整洁维护,都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教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在职业素养方面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为未来步入职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