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
日期:2024-12-30  作者: 来源:  浏览量:334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能力,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发现、分析、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在智能制造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产线运维、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专业能力):具备将数学、自然科学等基础知识,机械、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知识应用到智能制造中,能够有效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制造工程技术规范设计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

目标2(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规范,能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关系,及时跟踪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和相关新拓展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前沿并应用于工程实际,具备工程应用创新能力,熟练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领域的工程应用实践。

目标3(管理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技术生产管理能力,能与同事、客户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与业界有效交流与合作,能够从经济、环境、法律、安全、伦理和社会等角度管理智能制造工程项目。

目标4(创新与发展):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持续跟踪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前沿技术知识,具备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通过终身学习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能通过知识更新适应社会发展。

二、专业特色

(1)跨学科融合

机械工程与电子信息的结合:该专业既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等传统机械工程知识,又要熟悉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等电子信息领域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设计和维护复杂的智能制造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编程、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以便实现智能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优化;同时还需了解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知识,以确保整个制造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协同工作。

(2)智能化技术应用

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使生产过程更加透明、高效和灵活。学生需掌握工业互联网的架构、通信协议、安全技术等,能够搭建和维护工业互联网平台。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模型等,对生产过程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故障诊断、质量预测、生产调度等智能化决策。学生要学习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具备运用相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器人技术:涉及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操作和维护,以及机器人与其他设备的协同工作。学生将学习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视觉识别、力觉控制等技术,能够设计和优化机器人的工作流程。

(3)行业需求导向

紧跟产业发展趋势: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专业紧密跟踪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使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企业输送急需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

职业发展前景广阔:智能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如智能产品设计、智能生产工艺规划、智能设备维护、生产管理等,也可以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等企业中担任技术研发、项目实施等工作。

三、核心课程

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嵌入式系统开发及应用、人工智能及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大数据、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工业互联网与云计算基础。

image.png

image.png

                                                       工业互联网设计与开发实训平台

                                                         PLC运动控制技术实训平台

四、学科竞赛情况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我院始终将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置于重要地位,全力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各类竞赛活动。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国内各级竞赛的舞台上屡获佳绩,佳绩频传的背后,是学院长期坚持的创新教育理念的有力彰显,是专业教师团队悉心指导的辛勤付出,更是莘莘学子们在学术领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智慧结晶。3年获得竞赛奖项有:

●2022年,共计3项,分别是:

①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2022移动应用创新赛(华中赛区),省级二等奖1项;

②第十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

③第十五届国际先级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国赛三等奖1项;

●2023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2022移动应用创新赛(华中赛区),省赛三等奖1项;

●2024年,共计14项,分别是:

①机械设计创新赛,省赛二等奖1项,省赛三等奖1项;

②“汇川杯”全国智能自动化创新大赛,国赛二等奖1项;

③17届成图大赛,国赛三等奖1项;

④湖北省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创意竞赛,省赛二等奖1项;

⑤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省赛三等奖1项;

⑥2024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夺宝奇兵赛项,省赛三等奖1项;

⑦2024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桌面工厂工业互联网集成与调试,省赛三等奖;

⑧2024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桌面工厂工业互联网集成与调试,省赛二等奖1项;

⑨2024第17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项赛省赛获奖榜单-本科组/职业院校组,省赛二等奖1项;

⑩第九届“优利德杯”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优秀奖,省赛优秀奖2项;

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省赛三等奖1项,省赛优秀奖1项。

五、就业方向

智能制造工程师负责设计、开发、优化智能制造系统,将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可在制造企业、科研机构等工作。

●智能装备研发工程师专注于智能装备如3D打印机、智能CNC机床等的设计与研发,需要掌握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传感器技术等知识,就业于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企业。

●工业机器人工程师:从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编程、调试和应用,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在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生产等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需求较大。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程师:负责智能制造系统的整体设计和集成,确保各子系统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的协同工作,在系统集成商、大型制造企业等有较多岗位需求

●智能装备维护工程师:负责智能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和维修,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行,可在各类制造企业的设备维护部门工作。

●智能制造系统管理员:负责智能制造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就业于使用智能制造系统的企业。

●生产管理工程师:利用智能制造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制定生产计划、调度生产资源、协调生产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各类制造企业中都有需求

六、主要就业单位

近年来,学院始终秉持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更新,将前沿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发展动态保持同步。同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与多家业内知名企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软帝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东风集团乘用车公司、万豪集团机电工程部等单位开展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了学生实习和就业。主要就业单位有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上海人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装备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派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

收藏本页